科学普及
科普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科学普及>>科普动态
笑谈间谍(中篇):“制外”间谍
发布日期:2021-03-19     

第431期

国家安全  全民有责


   间谍这个工种,其实还是挺复杂,可谓五花八门,无所不在,无奇不有,这或许也是这个工种神秘的原因之一。小编根据网上资料进行了整理,相关内容与真实的间谍世界可能存在一些偏差,仅供大家参考和了解,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。上一期讲了“制内”间谍本期我们主要讲讲“制外”间谍和“双料”间谍。


“制外”间谍

    “制外”间谍,也可以称为“招募”间谍,大多数都是“半路出家”,没有受到过专业训练、也不在间谍组织的“编制内”,可以被称为间谍行业里的“临时工”。

    “制外”间谍就算干的再“出色”,永远也是无法转正的!一旦被抓,只能自己背锅,重则直接枪毙,轻则也得蹲个若干年牢房,即使出狱,也不会得到所服务的间谍组织的承认,说不好听一点,就是间谍的“炮灰”,只会由间谍组织的一颗“棋子”永远的变为一颗“弃子”,被招募时所承诺的一切“高回报”也都将化为乌有。

    例如台湾间谍姜建国,曾在台当局威逼利诱下沦为间谍,被抓后服刑数十年,即使终获自由,也并未被台湾“军情局”所承认,余生只能靠拾荒凄惨度日。近一段时间披露的间谍案中,无论是受台谍指使的郑宇钦、李孟居、蔡金树、施正屏等人,还是妄图“组党建国”的李某等“非制内”、“非专业”间谍,这些人未来的凄凉晚景,我们甚至能从曾经一些间谍的身上窥见一斑(可参考本公众号第414期《间谍案背后:信息量巨大!》内容)。

    这类间谍,最好的结局可能也只是被所服务的间谍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接纳,最终在一个无法永远融入的国家或地区,客死他乡,但谁也无法保证他能在“安度余生”中,不出“意外”。


“双料”间谍

     “双料”间谍,也称“双面”间谍,一般是指,同时被两个以上不同的间谍组织所招募、能够同时向两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间谍组织提供情报的间谍。有的可能还同时“服务”于多个国家的间谍组织,有时候也被称为“多面”间谍。

    从事这类间谍活动的人,有一些对间谍行业比较了解,可谓“神通广大”,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同时获取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情报。越是在战乱地区,这类间谍就越多。

    两国交战,有些“双料”间谍则迂回于交战国之间,同时向交战双方提供对方的情报。在特定时期,“双料”间谍相对于“制外”间谍来说,可能会相对潇洒一些,但是,如果被发现是“双料”间谍,就很可能会被敌对双方同时追讨,最终命运甚至会比“制外”间谍更加悲惨。

    玛塔·哈丽,是世界上比较出名的“双料”间谍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玛塔·哈丽曾是有名的艳舞女郎,这个身份让他能够接触到不少达官显贵、政府高官和军事要员,因此也能获取不少有价值的情报,玛塔·哈丽先是被德国招募为间谍,后来在一名法国情报军官的指挥下,以德军间谍的身份秘密为法国服务。没想到的是玛塔·哈丽的间谍活动被英国发现,英国将该情况通报给了盟友法国,指挥她的那名法国情报军官,见她没了利用价值,为保护情报机构的名声,最终放弃了她。玛塔·哈丽于1917年10月15日被枪决,死后因尸体无人认领,被用于医学研究。

    从划分上来说,“双料”间谍也属于“制外”间谍的一部分,甚至有一些是曾在间谍组织工作过的“制内”间谍,后来不再效忠,于是“自立门户”,由“制内”转“制外”,因此也不再被原有间谍组织所承认。


没有信仰的“制外”间谍

    “制外”间谍以及“双料”间谍是最没有信仰的间谍,因为这些人所从事的间谍活动,多是建立在损害自己国家利益基础上、以获取“金钱”或“利益交换”为目的

    一些间谍组织和间谍人员在发展“制外”间谍过程中,甚至总结出了一个“MICE”法则,符合“MICE”法则的人,更容易被招募和策反。M即Money (金钱):见钱眼开,追求奢侈享受者;I即Ideology(意识形态):迷恋西方思想,诋毁本国体制者;C既Compromise、Coercion(妥协或强迫的自我表现):个人成就动机极其强烈,渴望得到万众瞩目者;E即Ego(自私自利的道德):道德品质低下,生活作风不检点者。

    在间谍行业的视链中,“制外”间谍和“双料”间谍永远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,除非不被发现,否则,一旦被招募,永远都只能被牵着鼻子走,终日不可惶惶,除了极个别具有“通天神功”的,最终的结局,无一例外都很悲催。

    没错,间谍的世界里,就是这么残酷,所以,永远别指望通过出卖国家利益,能够换取自己的“美好生活”,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叛徒,永远都不会心慈手软。